中藥烏藥的功效與作用
烏藥是樟科植物矮樟的塊根,事實上,高達丈余的烏藥并不是選擇入藥使用的最佳用品,而一般碗口粗大的矮樟才是我們用來挖取根莖入藥使用的最佳選擇。
烏藥味辛性溫,能夠入脾、肺、腎、膀胱諸經,是重要的理氣藥物。
《本草求真》一書直截了當的說明了烏藥的治療適應癥“凡一切諸病之屬于氣逆,見胸腹不快者,皆用烏藥”,我們且不去糾正這本書中所說到的例外的情況,諸種疾病屬于氣滯上逆而導致的氣滯疼痛,用烏藥來治療,卻實有較好的療效。
烏藥辛溫行散,善于行氣止痛,治療寒凝氣滯而導致的胸腹脅肋悶痛具有較好的療效。
《圣惠方》所舉之“烏藥散”予香附、木香、青皮諸藥配伍,治療脘腹寒滯疼痛,只要癥治相符,效果自然就好。
《醫學發明》中所創天臺烏藥散,以小茴香、青皮、高良姜、烏藥一同使用,治療寒疝疼痛莫不是它療效最好。
烏藥雖不能夠入肝經,疏肝解郁,但是其辛溫行散,溫散寒滯的作用卻是治療女性寒凝氣滯痛經的特效藥物,以烏藥配合香附、木香、當歸等相合治療女性寒滯痛經疾病的“烏藥湯”,別開生面,療效也是不錯。
烏藥又能夠入膀胱、腎經,辛散溫通的個性使得烏藥成為溫腎散寒,縮尿止遺的重要藥物。
對于患者出現的腎陽不足,腰膝酸軟而病發遺尿、走陽的難言之隱,以溫腎散寒的烏藥為君藥配伍溫陽散寒凝的吳茱萸、益智仁等縮尿止遺,能夠緩解患者當前腎陽虛弱、腎氣不固的癥候。
烏藥的作用
烏藥為中藥名,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干燥塊根。
烏藥的作用主要有行氣止痛,溫腎散寒,主要用于治療寒凝氣滯胸腹諸痛等證,還可以治療尿頻、遺尿等。
因為本品味辛,行散,性溫祛寒,入肺而宣通,入脾而寬中,故能夠行氣散寒止痛,因此可以治療寒凝氣滯胸腹諸痛。
本品辛散溫通,入腎與膀胱,溫腎散寒,縮尿止遺,因此可以用來治療尿頻。
遺尿等病癥。
烏藥需要炮制,在經過炮制之前,生烏藥是有毒的,因此一般不宜生用。